和隆美尔一样凄惨的德国名帅但自杀后希特勒:他应该被处死
二战时期的德军名将众多,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屡立战功,但有一些人却结局凄凉,有几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将,却最后被迫自我终结。
说到这里,许多人肯定会想起“沙漠之狐”隆美尔,但除了隆美尔,还有一位德国名将和他的遭遇极其相似。这位凄惨的德国名将就是:京特·冯·克鲁格。
京特·冯·克鲁格1882年10月30日出生于波兹南一个普鲁士军事世家,克鲁格的父亲是一名有着贵族身份的陆军中将,年少的他便以效忠君王与祖国为最高目标。
在其父亲的熏陶下,克鲁格考入普鲁士军官学校,在校就读期间学业优良,被同学们称为“聪明的汉斯”,还曾因舍身救人荣获过一枚奥尔登堡救生奖章。
后来克鲁格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场上身负重伤。他的晋升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儿,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克鲁格已经是德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后整编为第四集团军)了。
二战爆发后,德国对波兰的闪击战开始,克鲁格指挥的第四集团军与屈希勒尔将军指挥的第三集团军,同属费多尔·冯·包克将军所指挥的北方集团军一起发动了进攻。
克鲁格的第四集团军于1939年9月1日从东波美尔的各集结地发起攻击,与海因茨·古德里安的装甲军一同突过走廊地带,从而切断了波兰部队的退路并重创波军残余。波兰的闪击战结束后,克鲁格晋升为上将。
不久后德军入侵比利时,克鲁格虽然对此作战表示过反对,但依然率领第四集团军积极参与作战。继突破比利时警戒部队之后,5月25日,第四集团军突入并分割英军和比利时军队,致使比利时于28日投降。
德军随后又利用一次由东向西的突击,第六和第四集团军在里尔包围了法国的两个军。1940年7月19日,克鲁格和其他几位陆军同僚一起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1941年12月19日,苏德战场极为不利,而德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因同希特勒意见发生分歧而称病辞职,希特勒自任陆军总司令。并派克卢鲁元帅接替1941年底被解职的包克,担任东线中央集团军总司令。
由于对苏联战争的形式极为不利,德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对希特勒的呼声,国防军中的一些反希特勒军官,他们抓住克鲁格曾得到希特勒赠予的25万马克生日礼金一事,不断向克鲁格做工作,说只有起来参加反抗运动,才能洗刷这种不光彩行为。但克鲁格犹豫不决,他怕担当不忠的骂名。
克鲁格上任东线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后,向希特勒求援撤出苏军包围圈,被希特勒拒绝。但克鲁格不顾希特勒的反对,命令部队突围并取得成功。不但缩短了200公里的正面,而且在春季泥泞开始之时,中央集团军群已位于构筑良好的阵地上。
克鲁格再次被鼓动参与暗杀希特勒,前线的连续败局和对抗力量的不断策反,促使克鲁格于1943年11月同戈德勒博士会晤并下决心除掉希特勒,在希特勒的一次出行中执行暗杀计划。
但在最后时刻,克鲁格放弃了这次刺杀计划,据说是因为海因里希·希姆莱会陪同希特勒一起,克鲁格担心希姆莱也会同时被杀,而这将会引起武装党卫军和国防军之间的一场内战,暗杀计划最终被取消。
此后他面对希特勒的诱惑,态度突然又发生了180度转变,从一个反抗运动的参与者又转而成为希特勒的宠儿,并接替了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元帅成为德国西欧战场总司令。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因座驾在撤退过程中被英国空军战斗机击毁而身负重伤,被迫离职回国疗养。两天之后,希特勒把诺曼底正面的指挥权授予克鲁格。
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发生后,克鲁格虽有参与,但很快得知希特勒幸存。于是将在巴黎的反抗运动用安抚手段给平息了,克鲁格还按照参谋长布卢默尔特里特将军的建议,向希特勒发了一封效忠电报。
但不久西线的战局日益恶化,克鲁格自己已经失去了信心。在8月7日发动了最后一次失败的反击后,克卢格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撤退部队,于是被希特勒召回柏林并撤职。
临行前,克鲁格把总司令的职务交给了瓦尔特·莫德尔,并给希特勒写了绝笔信,他在信中说:“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间,生命对我没有意义了!
克鲁格在返国途中服食氰化物自杀,他的最终结局和名将隆美尔一样,都是卷入了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被解职后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但是,克鲁格死后,希特勒的态度和对待隆美尔时截然不同。得知克鲁格自杀消息后的希特勒,拿着鲁格的绝笔信说:这就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克鲁格应该被处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