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万河谷发生洪水双方决定都休息一下脱离接触暂定30天

最近,网上对加勒万河谷中印双方退兵一事吵得沸沸扬扬,认为我方退出实控线是吃了亏,情况当然不是这样。

据印媒援引印度官员的说法:“由于季风的影响,加勒万河和什约克河的河水暴涨,留在那里不符合双方的利益。”因而双方不得不离开河谷,脱离接触,以建立一个长约4公里的“无人”缓冲区。这位官员还透露,这次脱离接触的缓冲时间大约是30天,以便暂时限制双方军队在该地区的巡逻活动,在问题完全解决之前,这将是一个暂时的步骤。

据《今日印度》《印度人报》报道,7月6日拍摄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显示,中方已从6月15日的对峙点后撤了至少1公里。中方在第14号巡逻点(注:加勒万小河口,三角形石滩位置、冲突发生地)附近搭建的帐篷、车辆和预制板房已拆除。印军也从第14号(PP14巡逻点)冲突点撤退1.5公里,建立一个缓冲区,在未来30天内禁止徒步巡逻。这是根据6月30日双方军长级别会谈达成的协议。

六月下旬以来,什约克河和加勒万河因夏季来临,季风影响,海洋季风吹向喀喇昆仑山脉,造成大量的冰川融化,河水泛滥,加勒万河谷中的不少石滩和浅滩均被高山流下来的雪水淹没,新修的道路部分中断,后勤保障困难。中印双方协商,双方军队各后撤2公里,以确保双方人员的安全和物资供给。

协议要求,双方在4公里范围内,留守人数不得超过30人,在6公里范围内,双方各不超过50人。6公里缓冲区内各方部署总人数不超过80人。

从上面印媒报道分析,我方撤退距离和印方撤退距离明显所有不同,根据印方的文字表述,我方撤退了1公里,印方撤退了1.5公里,双方约定的等距并不完全一致。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印方用的谷歌线算法,他们把双方的等距分界线(他们认为的实控线)定在小河口石滩位置(也即谷歌线位置,我们从来没认可),而我方要求的暂定实控线米处,即印军曾经的PP14营地以西(8号营地)。央视“今日关注”报道,印度5月份越过实控线多米建立工事,也是指的8号营地线到小河口位置。以印军的8号营地为暂定分界线米距离。这是双方算法不一致的原因。

当然,我们从未认可小河口控制线号营地为分界线,因为整个加勒万河谷地区都是我们的,所以上述两个位置只是印方认为的双方争议线号营地为分界线公里为等距,印军应退到加勒万大河口附近位置(大河口冲积扇处),如果以3公里为等距,印军应退到什约克河右岸,印军的6号营地位置。那么从加勒万大河口到小河口全部都是缓冲区。

以前,整个缓冲区中印双方互不干扰,直到今年4月,印军才开始改变现状,在加勒万河谷修建道路和桥梁,派出巡逻队越过PP14巡逻点,在我小河口石滩修建了一个直升机坪,深入我河谷纵深地带,不断蚕食我国领土。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后,我国在加勒万河谷地带基本不设防,主要原因是河谷弯曲,河道狭窄,水流湍急,高寒缺氧,又没有公路,除必要的日常巡逻外,基本没有固定哨卡或哨所设在这里。这次给了印军可乘之机,印军多次侵入我国河谷纵深达数公里之远。

我军发现并驱赶印军后,才把公路修到小河口石滩,把印军驱赶回8号营地(我军的实控线位置)。

目前来看,印军想再回到小河口石滩位置(印军认为的PP14极限巡逻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这2个月,我们在加勒万河谷的成果还是显著的,把印军赶回到8号营地以西,再次明确了大河口到小河口为军事缓冲区,印军不得重兵驻守大河口(约定不超过80人),我们加强了整个河谷的实控,把公路修到小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