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松、韦勒斯坦、梅森、依瑟利斯…… 2019年最忙的十位大提琴家
原标题:卡普松、韦勒斯坦、梅森、依瑟利斯…… 2019年最忙的十位大提琴家
Bachtrack数据库最新公布了去年古典音乐的各项统计情况,其中的演出场次基本可以反映一位表演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受欢迎程度。法国著名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从去年的第二位提升到首位。之后依次为:楚尔斯·莫克、基安·索尔塔尼、尼古拉斯·阿尔斯达特、约翰内斯·莫泽、伊斯特凡·瓦尔达伊、让-古汉·奎拉斯、爱丽莎·韦勒斯坦、谢库·坎纳-梅森、史蒂芬·依瑟利斯( 钢琴排名 、 小提琴排名 )。
卡普松出生于法国萨瓦省省会尚贝里,哥哥是位小提琴家。四岁时,戈蒂耶开始学习大提琴,之后进入尚贝里国立音乐学院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并以大提琴和钢琴两门学科的一等奖从该学院毕业。
在巴黎,卡普松最初是在巴黎高等音乐学院师从安妮·科歇-扎克尼学习大提琴,并于1997年以大提琴一等奖的成绩毕业。接下来他在巴黎高等国立音乐学院成为大提琴老师菲利普·穆勒的学生,并于2000年以大提琴和室内乐一等奖的成绩毕业。之后,卡普松在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师从奥地利大提琴家海因里希·席夫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1997至1998年间,学生时代的卡普松是欧洲共同体青年管弦乐团(即现在的欧盟青年交响乐团)的一名大提琴手,他也和古斯塔夫·青年管弦乐团一起,在伯纳德·海丁克、皮埃尔·布列兹以及克劳迪奥·阿巴多的指挥下演奏大提琴。
卡普松还是一位深有造诣的钢琴家。他七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并在巴黎高等音乐学院师从Christophe Egiziano学习了他的第二种乐器钢琴。卡普松喜欢弹奏爵士钢琴自娱自乐。
1998年,卡普松在拉威尔国际音乐学院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99年,在纳瓦拉国际大提琴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且分别在2004、2007、2010/2011和2012年,获得不同类别德国古典回声大奖。
楚尔斯·莫克生于挪威卑尔根,父亲是大提琴家,母亲是钢琴家。七岁时,母亲开始教他钢琴。莫克起初拉小提琴,但很快就转到了大提琴。
莫克17岁时就在埃德斯堡音乐学院学习。随后继续跟随俄罗斯大提琴家Natalia Shakhovskaya学习。
1982年,莫克成为第一个斯堪的纳维亚音乐家进入柴可夫斯基大赛决赛的选手,并获得了第6名。1989年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大型音乐会巡回演出,与许多欧洲最好的乐队一起合作。1994年,他与奥斯陆爱乐乐团一起赴美国巡回演出,包括在卡内基音乐厅和肯尼迪中心的处女作。
莫克的唱片包括屡获殊荣的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和巴赫独奏大提琴组曲的唱片。
十九岁时,索尔塔尼首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备受赞誉的演出给他带来了国际性突破。2013年4月,索尔塔尼在赫尔辛基赢得国际保罗大提琴比赛大奖,进一步吸引了全球注意力,他被当地《Ostinato》杂志形容为“新一代大提琴家中一位最高水准的独奏家”。
2015年夏季,索尔塔尼加盟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作为一名独奏演员,在西东合集管弦乐团举办的柏林森林音乐会期间,与该乐队共同演绎了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除此之外,还在萨尔兹堡、琉森音乐节、伦敦逍遥音乐节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哥伦布剧院演出了这部作品。
2017年索尔塔尼再次与巴伦博伊姆指挥的西东合集管弦乐团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巡演中演出了施特劳斯的交响音诗《堂·吉诃德》。他在DG发行的首张专辑《家园》中,包括了舒伯特、舒曼以及伊朗作曲家雷扎·瓦利为大提琴及钢琴创作的作品。
索尔塔尼出生于奥地利布雷根茨的波斯音乐家家族,四岁开始演奏大提琴,十二岁时就读巴塞尔音乐学院。2014年,他成为安妮-索菲·穆特基金会奖学金的持有者,并且作为“青年独奏家项目”中的一员在德国克朗伯格学院完成了进一步的学业。在国际列支敦士登音乐学院,索尔塔尼接受了额外重要的音乐培训。
索尔塔尼的演奏用琴为一把1680年格兰奇诺大提琴,来自于梅里托弦乐器信托公司的慷慨贷款。
尼古拉斯·阿尔斯达特是当今最受追捧且演奏曲目广泛的艺术家之一,曲目涵盖了从早期音乐到当代音乐的所有曲目。他也是一位指挥和艺术总监。
曾获得2010年瑞士信贷青年艺术家奖,他在琉森音乐节上与杜达梅尔/维也纳爱乐合作演出了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他还与捷克爱乐、东京都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以及罗杰·诺林顿、萨洛宁、内维尔·马里纳、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等合作演出。
在18/19乐季,他成为易北爱乐驻地艺术家。作为指挥,他与斯图加特SWR、法国爱乐乐团、苏格兰室内乐团以及洛桑尚比尔乐团一起演出。
作为室内乐音乐家,他与珍妮·杨森、薇尔德·弗朗、佩卡·库希斯托等合作在萨尔茨堡、韦尔比耶、乌得勒支、布拉格之春、逍遥等音乐节上演出。
约翰内斯·莫泽从八岁开始学习大提琴,并于1997年成为David Geringas的学生。2002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获得二等奖,因其对洛可可变奏曲的诠释而获得特别奖。2017、2018年获回声奖最佳演奏家奖。
他曾与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香港爱乐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和皇家乐团合作演出。
约翰内斯也是一名室内乐演奏家,曾与约书亚·贝尔、伊曼纽尔· 艾克斯、卡瓦科斯、梅纳海姆·普莱斯勒、詹姆斯· 埃尼斯等音乐家一起演出。参加过韦尔比耶音乐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音乐节、格斯塔德音乐节和基辛格音乐节。
33岁的匈牙利大提琴家瓦尔达伊已经荣获多项国际知名奖项。2008年,获得第63届日内瓦国际大提琴比赛大奖,同时还有三项特别奖:观众奖、“皮埃尔·富尼埃”奖以及“Coup de Coeur Breguet”奖;2007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第三名;2006年,在隆勃格音乐学院被授予艾曼纽·费尔曼大提琴比赛特别奖,并且在奥地利获得第十三届勃拉姆斯国际音乐大赛一等奖;他曾先后三次在戴维·波普国际音乐比赛中获胜(2000、2003、2004)。2014年,他在慕尼黑赢得著名的ARD Competition大奖。
自从1997年在海牙举办首场音乐会以来,瓦尔达伊的演出足迹已遍布全球各地,纽约、伦敦、巴黎、维也纳、法兰克福、柏林、莫斯科、圣彼得堡、东京、上海、北京等,皆获得巨大成功。合作过的著名指挥家和管弦乐团、室内乐团也不计其数。
自2004年开始,瓦尔达伊在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特长班里学习;自2005年开始,瓦尔达伊入学维也纳音乐学院(教授:莱茵哈德·拉茨科)。2010至2013年期间,瓦尔达伊继续在隆勃格音乐学院师从瑞典大提琴家弗朗斯·赫尔默逊教授深造。自2013年以来,瓦尔达伊成为该学院的职员,同时在曼海姆音乐学院担任教授。
瓦尔达伊的第一张唱片中包括捷克作曲家雅那切克、普罗科菲耶夫以及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于2009年10月由Ysaye Records制作发行。瓦尔达伊的其它唱片包括:2010年录制了捷克作曲家约翰·巴蒂斯特·万哈尔的大提琴协奏曲;2013年以厂牌Hännsler发行了门德尔松、帕格尼尼、贝多芬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2014年由Brilliant Classcis发行了两个版本的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等。
让-古汉·奎拉斯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5岁时随父母移居阿尔及利亚。三年后一家人搬到法国。他是弗赖堡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是上普罗旺斯地区雷孔特雷斯音乐学院的艺术指导。他于2002年在多伦多赢得了格伦·古尔德奖。
奎拉斯在Harmonia Mundi录制唱片,包括德沃夏克、埃尔加等大提琴协奏曲;JS巴赫大提琴组曲;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等,并赢得多项大奖。
四岁时,韦勒斯坦即开始演奏大提琴。13岁时,韦勒斯坦首次登台,和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一同演奏了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作为一名独奏演员,韦勒斯坦和许多著名管弦乐团的演出足迹已经遍布四大洲。她还热衷于室内乐,和自己的父母同台演出。她的父亲唐纳德·韦勒斯坦是一名小提琴家(克利夫兰四重奏组的创始小提琴手),母亲维维安·霍尼克·韦勒斯坦是一位钢琴家,一家三口组成了韦勒斯坦三重奏组,目前驻扎在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2004年,爱丽莎以俄国历史文学士学位,从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毕业。2006年,爱丽莎在德国石荷州音乐节上被授予了伦纳德·伯恩斯坦奖。2011年,爱丽莎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天才奖”。
作为一名当代音乐的拥护者,爱丽莎在林肯艺术中心首演了阿根廷作曲家奥斯瓦尔多·格利约夫的《大提琴协奏曲“阿祖尔”》;在卡拉摩国际音乐节上,世界首演了美籍女作曲家蕾拉·奥尔巴赫的《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的24首前奏曲》。
2017年3月,爱丽莎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一起,世界首演了德国作曲家Matthias Pintscher为大提琴和管弦乐队创作的协奏曲 un despertar,深受好评。爱丽莎的演奏用琴为威廉福斯特大提琴(1790)。
谢库·坎纳-梅森因为赢得了2016年度BBC青年音乐家奖而声名鹊起,这也是该奖项38年前推出以来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黑人音乐家。
梅森在英国诺丁汉长大。他是七个孩子中的第三个。他在六岁时开始演奏大提琴,并短暂练过小提琴。9岁时,他通过了英国最高分8级大提琴考试,并获得了玛格丽特天鹅纪念奖。同年他赢得了ABRSM初级奖学金的少年科学院皇家音乐学院,在那里他被本戴维斯辅导。
依瑟利斯以多样化的演奏曲目而著名,因使用羊肠弦制作的琴弦,他的琴声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依瑟利斯出生在英国伦敦一音乐家庭中。他的祖父尤利乌斯·依瑟利斯为俄国犹太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允许离开俄国弘扬俄罗斯文化的十二位音乐家之一,但再也没有回国。
史蒂芬·依瑟利斯曾透露说,当他的钢琴家祖父和父亲于1922年到达维也纳时,找到一间公寓,但那102岁高龄的女房东却拒绝接纳这位音乐家,因为她的姑妈也曾有过一位音乐家房客,这位房客很会吵闹,而且还在地板上吐痰——他正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史蒂芬的母亲是位钢琴老师,父亲是位热心的业余音乐家,两个姐姐一个是中提琴演奏者一个是小提琴家。史蒂芬所描述的“只要是演奏音乐,就是全家齐上阵”,是他早期家庭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4岁时,史蒂芬离开英国伦敦城市学校,来到苏格兰,在珍·考恩的指导下学习音乐。1976至1978年间,史蒂芬进入奥柏林音乐学院,成为理查德·卡普钦斯基的学生。前苏联著名大提琴家丹尼尔·沙弗兰,一直是史蒂芬心目中的大提琴英雄。史蒂芬是这样形容沙弗兰的:“他的颤音、他的音乐措辞以及他的节奏都属于一个独特的整体……他不会言不由衷地演奏哪怕一个音符;他的音乐是他灵魂的表白。”
史蒂芬曾在室内乐团及管弦乐团里担任独奏演员。史蒂芬还曾经常受托和一流的古乐器管弦乐团一同演出。他已经在波士顿以及伦敦,和早期钢琴演奏家罗伯特·莱文一同演奏了贝多芬音乐作品;也和西蒙·拉特尔爵士指挥的启蒙时代管弦乐团,一同演绎了《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2017,史蒂芬凭借和不来梅的德国室内爱乐乐团合作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唱片,获第六十届格莱美最佳古典器乐独奏提名奖。